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11月21日起,博时基金将从各行各业角度,解析二十大报告经济发展的内核。在今日首场的“建设现代化中国”主题中,博时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兼基金经理助理刘扬与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博士共同解读二十大报告,关注高质量发展中的投资机遇。
刘扬:本次二十大报告的重要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十年,我们遇到哪些严峻挑战以及未来应如何去做应对?
秦泰:从2013年以来,这十年来经济发展很不同寻常。从国内的经济改革到我们所面临的海外市场,从贸易到投资领域的一系列的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非常深远的变化。
从我们国内来看,2015年-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了工业品产能过剩风险,2018年的资管新规打破了理财产品刚兑风险,此后的中美贸易摩擦给我们也敲响了警钟,国内大循环重要性大幅提升。
刘扬:在二十大报告里面我们重点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内涵或者未来应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秦泰: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国家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具体来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未来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战略角度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从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终目标。
二十大报告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定义,有超越经济政策、比较先进的理念在里面。
从宏观角度,它给出了比较清晰的路径选择。我们要去外循环、制造业升级、产业链整体不断地走向高端,这里涉及到国内能否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内循环需求。在此格局下,大家关注未来制造业高级化路径如何去实现?如何去实施?在供需两侧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含义?这是从宏观经济研究中比较关注的视角。
刘扬:二十大报告也重点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有哪些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秦泰:二十大报告对于实体经济的强调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比如提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非常重要,提出五个强国,再加上数字中国,都指向制造业高端化的政策导向。
从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来看,从广义角度理解,金融业在任何时期的主业本身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个人感觉未来货币金融政策会持续坚持脱虚向实,对实体经济给与更强政策导向支持。
金融行业要做的事情是回归主业、聚焦主业,把宝贵的金融资源高效的传递到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端,无论是通过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的方式,去和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相互配合。相信未来货币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健康和相互促进。
刘扬:假设未来5-10年,房地产周期性见顶后,有哪些方向有可能会形成对冲?
秦泰: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在过去二十年,抖客网,房地产处于大周期向上阶段。为什么今年会呈现出地产需求快速的偏冷?很多三四线城市刺激效果目前相对有限。房地产市场更多可能反映出长期结构性失衡,主要从两个逻辑上进行观察。第一个逻辑是现在城镇化的人口流速在放慢,城镇化的人口里又形成了比较大规模的单向流动,从中西部地区的二三四线城市向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二线城市单向流通。
但是政策还是从中长期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说去进行过渡的货币刺激,今年的货币政策也一直在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地产政策今年以来的放松主要针对供给侧,对目前的经营进行融资保障。
第一个方面是刺激地产需求时讲究因城施策。在没有房价泡沫的城市,可以对它进行需求刺激,这些城市因为产业结构,没有太大的新增人口吸引力,房价相对合理。所以房地产问题其实是比较长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布局不够均衡形成的最终结果。
所以二十大报告没有改变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化的定位。展望明年或者三五年的时间,我们认为地产需求可能会经历类似L型磨底的过程,可能很难出现快速的反弹。不会去期待出现非常快速的V型反弹。L型磨底可能对于现在的经济结构优化来说是最合理的。
第二方面是地产需求传导到对经济和GDP的影响,中间是通过投资和竣工这两个环节最终进入GDP的。
从这两个环境角度来看,前期已预售的房子能够给从今年到明后年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垫。所以未来两年,保交楼、保复工,可能是我们政策方面能做的,避免房地产周期对于经济增速拖累太深。。
当然从地产周期角度来看,需求端比较期待中长期更为优化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见效后,再出现比较稳步的恢复。
整体来说,在我国现在63%左右的城镇化率的现状下,还不至于说地产需求已出现长周期趋势性的回落,中长期可以相对乐观些。
刘扬:加快建设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发力点在内需的哪些方向,包括在供给端有哪些短板可以补充?
秦泰:二十大报告对新发展格局的总结非常精炼。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去几年的政策更多倾向于供给侧,从现在情况来看,今年是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的第三年,我们看到国内的产业链生产韧性要好于海外主要的发达经济体。未来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政策更多的还是去考虑经济安全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研究的视角出发,看到的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有这么几个体会:
第一,要避免出现像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国家所面临的供给侧安全风险,即能源供给不足。去年政策非常强调“双碳”目标,绿色新能源作为新的有效能源供给逐步提升,再逐步压降化石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里面的比例,所以未来首先是能源安全。
第二,产业链从供给侧角度一定要完整。因为我们人口众多,产业链现状比较完整。在未来升级过程中,不能偏颇,需要非常注重完整性、安全性、韧性、厚度,在此基础上稳步升级。
第三,要去加快创新体系构建,避免关键技术环节领域遭遇卡脖子情况。
二十大报告最突出的一点是非常强调需求侧,提出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因为居民部门是经济需求的基础,是最终需求的来源。居民部门的需求简单来说分成三块,一块是比较稳定的服务消费,增速是比较稳定。
第二块是对于地产的需求。第三块是商品消费需求。所以未来我们认为经济政策在需求端,比过去一段时间要更大程度去发力。共同富裕将是未来消费发力的保障。根据二十大报告的精神,要增加劳动报酬在整个经济产出在分配这一侧,劳动报酬的比例要提升起来。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政策主要的着力点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劳动报酬在整个GDP里面分配的比例。
刘扬:如何看待消费,实施消费升级?
原标题:【博时基金二十大报告投资解析之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7810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